發布時間:2017-02-28 瀏覽次數:4856
成都龍之夢綜合體方案設計
設計依據
成都市規劃管理局(招拍掛)規劃條件通知書 2010-12-24《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8)建筑項目用地界址測繪平面圖,工程編號2010-05425,2010-05426,2010-05427,2010-05428甲方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及相關文件
成都龍之夢城概況
成都龍之夢城位于成都市東部即將建成的東客站西面,地處成-德-綿-眉山-樂山城市經濟帶及成渝經濟帶的交匯處。基地西距老城商業中心6 公里,東南距成都開
發區中心10 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18 公里。處于城市東向發展軸線上,中心城與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之間。從成都市的經濟地理層面分析,城市向東擴展的發展軸線恰通過基地,位于老城與成都經濟開發區之間。
依托成都東客站,成華區將承擔娛樂購物、旅游休閑等商業服務功能。成都龍之夢城作為成華區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東客站結合成緊密的組團,一方面,鐵路網絡輻射全省,甚至全國;另一方面基地周邊地鐵輻射全市。利用東客站的交通集聚作用,盤活區內優勢資源,使其與站前公共區整合發展。在公共交通系統的支撐下,該站前地區將成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化和城市的活力中心。站場周圍的商業商務區和便捷的交通集散場將和諧共存,并相互促進。首先周邊原有及規劃中的住宅區域將進一步為龍之夢城提供商業所需的人流和客源。其次區域內豐富的城市綠化廣場也為成都龍之夢城提供優良的休憩場所,而本案也為公共廣場綠地等設施聚集了人氣。
成都龍之夢城分為四個地區,A1/A2 地塊,B 地塊,C1/C2/C3 地塊及D1/D2 地塊。龍之夢城現分為四期,分期建設。本項目為B 地塊。成都龍之夢城各地塊緊鄰成都東客站,A1A2/B/C1C2 各地塊分別位于東客站的東西廣場, D 地塊正對成都長途客運站,地鐵2 號線及7 號線穿越基地。并設有兩個地鐵站可直通基地。C 與D 緊鄰東三環,無論是公共交通還是道路交通都十分的便利。成都龍之夢城總占地面積164,872.26 平米,總地上計容建筑面積為1,154,105.00平米。
基地概況
本案B 地塊,規劃用地面積為20037.50 平米;基地東臨邛崍山路,南臨青衣江路,西面鄰龍門山路,北接白龍江路。基地北面為待建規劃住宅, 西面為東方新城住宅小區及漫云嶺天住宅小區,臨基地東側邛崍山路上是一條通向東客站東廣場的公交車及出租車汽車坡道。目前龍門山路及青衣江路為單行道。 進入本區域的主要的車流方向為東客站的引橋,迎暉路高架橋,邛崍山路北側及東三環。 人流主要從東客站地下二層連通道,東廣場和C2 地區的公交車場,及長途客運站而來。基地地處成都東客站的西邊,正對東客站的東廣場,地下二層設有預留連通口連接東廣場的地下室,利用東廣場公共交通樞紐的便利,旅客或辦公樓的居民可以從東客站或地鐵二號線及地鐵七號線的沙河堡站由連通口直接進出本案的地下室。 同時于邛崍山路兩面的東廣場及C 地塊都設有公交車線路,地理位置優勢明顯。
規劃定位
依托東客站,將具有城市基本功能的住宿,結合會議、餐飲、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酒店建筑。
規劃理念
設計將地塊一分為二,分為酒店和辦公樓兩幢樓。朝南的部分布置52 層的酒店,臨東廣場。其視野開闊,人氣聚集,與東客站相呼相應,商業價值突出。酒店分三星、四星、五星共三家,其大樓的主體設計成Y 字型,三家酒店各占Y 字型的一端。平面上,將三家酒店盡量分開布置,使每家酒店最大程度上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景觀。酒店地下二層與東廣場設置連通口;方便東客站人流由地下步行到達。朝北的部分相對安靜布置一棟辦公樓。辦公樓主體32 層,裙房2 層。本案規劃總建筑面積252200 平米,計容建筑面積194000 平米,其中辦公44850 平米,商業共計5000 平米,酒店共計140690 平米,配套60 平米,設備及其他約3400 平米。不計容建筑面積8600 平米,地下建筑面積49600 平米。酒店54 層含4 個夾層187.650 米,辦公樓32 層含一個夾層100 米高。地下室地下三層13.7米,可停地下停車位1198 輛。地上可供停車23 輛,非機動停車329 輛。
理念設計
本案酒店與辦公樓標志性強。酒店平面宛如花瓣;立面上三星、四星、五星三家酒店依次升高,有寓意更有視覺的力量;辦公樓簡潔挺拔。本案建筑流線的形體與玻璃、金屬和石材的運用,在陽光的照射與輝映下,形成獨一無二的建筑。
功能布置
B地塊酒店,是一個綜合性酒店建筑,完善與補充城市功能,形成城市的新形象、新地標
1)業態構成:酒店、辦公樓。
酒店業態構成:住宿、會議、餐飲。其中地下一二三層為車庫及設備,其中地下一二層設置機械式停車,共計停車位1198;L1 層為酒店大堂、餐飲,L1 夾層為行政辦公設備用房;L2 層為會議、商務中心、多功能廳;L2 夾層為廚房,L3 層設中餐廳、早餐廳、廚房;L3 夾層、L17 層、L33 層為避難層兼設備層;L4 層為客房區及體育休閑區;L5 層~L32 層、L18 層~L32 層、L34 層~L47 層為客房層,共2096 間客房。其中:L38 層L43 層有屋頂花園,設專享花園的高級套房各1 套。
辦公樓業態構成:商鋪、宴會中心、辦公樓。其中: L1 層、L1 夾層設商鋪、宴會廳;L2~L30 層為辦公樓,辦公樓838 套,其中L2 層設屋頂花園。
2)特色空間:
屋頂花園:①辦公樓裙房屋頂設近1300 ㎡屋頂花園,供人們游玩,憩息。為辦公樓的居住者提供了優美的室外場所,同時也對建筑的節能有良好的效果,并為酒店塔樓提供了良好的視覺景觀。 ②結合L4 層的體育休閑區設計兩個屋頂花園共150 ㎡。 ③L5 層酒店裙房屋頂設計屋頂花園1400 ㎡。 ④38 層設近400 ㎡屋頂花園,L43 層設近500 ㎡屋頂花園,并結合花園設計了專屬套房各一套,其奢華品質堪比別墅
空中酒廊:在酒店L43 層設計了行政酒廊。利用高層優秀的景觀優勢,設計空中酒廊,打造獨一無二的空間體驗。
大堂前廳空間: 3 個酒店精心設計了寬闊的大堂空間,這些大堂或前廳空間是人們進入室內的第一場所,是非常重要的流線節點。
交通系統
1.交通開口 于邛崍山路的非機動車道拓寬并改設為本案的輔助道路,約3.5 米寬的車行道及3 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并設置一個入口,為宴會及酒店樓車行出入口;于白龍江路設置一個出入口,為辦公樓車行出入口,方便公寓居住者和來商鋪消費的客人;于龍門山路設置兩個車行出口,一為辦公樓車行出口,一為酒店車行出口。于青衣江路設置一個酒店車行入口;并為了方便于邛崍山路北(北三環)下來的旅客入住酒店,擬改建現有單行道青衣江路為雙行道。
2.坡道設置 本案B3 層~B1 層設置大型地下停車庫,可停車位1198 輛,并設置三條坡道其中兩條雙車道,一條單車道,酒店與辦公樓于各自的坡道進出。
3.大巴車流線 分別于B 地塊南側設置大巴車上下客區,以方便從青衣江路方向來的團體旅客就近出入,下車后進入專用的團體出入口和團體接待區。
4.消防車流線 本案四面環路,消防車可以從四周的馬路上通過。
5.非機動車停車場 布置在地面,于北側的辦公樓附近設置了一塊非機動車停車場,面積494 平米,可停非機動車329 輛。
SU模型庫/原創模型/設計--高品質SU模型交流分享平臺--鉛筆匯
轉載請注明來自:鉛筆匯http://www.94quan.com/
上一頁:沒有了
下一頁:沒有了 編輯:鉛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