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10 瀏覽次數:4852
漕寶路商業規劃概念方案設計
項目概況
1 該地塊基于商業、辦公用途的規劃概念性方案,將該地塊設計為一個集會展、商務、辦公的副中心,并結合軌道交通站點,適當聚集人流,提高商業辦公價值。同時結合西側光大會展中心,提升和完善該區域的會展功能,考慮在商業、辦公功能之外適當配置酒店式公寓
2 漕寶路地塊位于徐匯區田林街道,東至上海創新工藝品一廠,南至漕寶路,西至蒲匯塘,北至上海儀電控股公司用地,占地總面積約27973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25351平方米,規
劃道路約183平方米。
3 規劃設計要求: 建筑容積率 ≤ 2.5建筑密度 ≤ 45%
設計理念與構思
1 基地現況分析及對應設計構思
基地南鄰漕寶路,漕寶路地下為地鐵一號線,東側為漕溪路-漕寶路交叉口,地鐵一號線在此有地面出口,西面為光大會展中心及其配套設施,南面為第八人民醫院,基地所處范圍人流相當密集,主要集中在漕寶路上。同時規劃中的軌道交通12號線也將在此設立站點,在未來該處的人流密集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基地周邊交通便捷,人氣旺盛,具備成為一個多功能商業副中心的條件。目前基地為廠房,沿漕寶路有沿街商業,主要為低檔零售和餐飲,基本處于一種缺乏規劃,自發形成的狀態,同時基地周邊建
筑形態,城市空間較為混亂,缺乏秩序感,沒有任何吸引人駐留之空間。商業空間的設計:商業空間的設計兩大要素:充分的商業界面和吸引人停留的商業空間是本方案的基本出發點。基地只有南面直接
鄰道路-漕寶路,沿街商業界面無疑是最具價值的,方案在此布置大量沿街商業。同時在地塊中央布置半圍合的中心廣場,商業建筑形態呈Ω型,將沿街商業界面延伸引入中心廣場,自然地擴大了沿街商業界面,提高了地塊內部的商業價值。同時通過Ω型的建筑形態,將人流沿著沿街商業自然而然地引入中央廣場,使人們在此停留,中央廣場的地下一層結合地鐵通道布置商業空間,聚集了人氣,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多功能的商業性城市公共空間。建筑形態通過整體上對稱的建筑格局來建立一種有力的秩序感。
2 設計理念
-- 融商機于公眾活動之中,借公眾活動生商情傳統的商業總是力求商業面的大而全,有一份空間布置一片商業,總是讓顧客疲于奔命地購物。而在本設計中走出傳統商業的圈子,將商業空間的豐富和情趣,將城市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完全融合起來。地塊內部的商業面是沿街商業的自然延續,同時圍繞中央廣場展開,中央廣場可舉辦各種商業和非商業活動,如產品發布會,兒童游樂活動,室外溜冰等,以此聚集人氣,提高人們購物的可能性。-- 以建筑語言和建筑的秩序感體現標志性基地周邊現有建筑和城市空間組織較為混亂,本設計力圖通過對稱的建筑形態,現代的建筑語言在此創造一個標志性的建筑群,
從而提高整個周邊區域的城市空間的秩序感和質量。
3 建筑總體布局與平面設計
建筑體量基本沿南北向對稱布置,同時通過細部和立面的不同處理形成微差。圍繞中央廣場的Ω型建筑一至四層布置為商業和會展。沿街一二層商業形成一個尺度宜人的街道界面,三四層逐漸后退,形成退臺。圍繞內廣場的商業建筑逐層后退,使得中央廣場成為一個逐步向上擴展的空間,并在中央廣場入口兩側逐層形成室外商業平臺,既擴展了市內商業空間,又豐富了從漕寶路望向中央廣場主入口的景觀。中央廣場內以一觀光電梯和橢圓錐形會展入口為趣味中心,中央為下沉廣場,圍繞下沉廣場布置地下一層的商業,使得在此購物的人們能夠直接與室外空間接觸。地鐵人流可直接進入地下一層商業空間。Ω型建筑北段五至十二層為辦公樓A。平面略呈凹形,增強中央廣場的圍合感。基地西端為酒店公寓,基本呈凹形,圍合形成一個半開放的內院。酒店公寓將基地西側的蒲匯塘及其西岸的綠化景觀盡收眼底。基地東端為辦公樓B,其總體布置基本與酒店公寓對稱,享有相對獨立的內院。建筑南側沿街為多層建筑,退道路紅線5米,北側退基地界線大于12米,西側退蒲匯塘大于9米,其中留出9米寬的為防汛通道,東側多層建筑部分退基地邊界大于4米,高層建筑部分退基地邊界大于12米。
交通流線設計
整個交通設計將商業步行人流與車流完全分開,給商業人流提供了一個非常安全舒適的購物及觀展環境:商業部分沿漕寶路設置出入口,吸引沿街人流的隨機進入。中央廣場的主入口設在沿漕寶路地塊中部,成八字形,空間上有較強的進入引導性。沿漕寶路兩側設兩個車行入口,內部形成環路。辦公區與酒店公寓區的主要入口均通過此環路可以非常便捷地到達各自的出入口。西側的車行入口距基地西側的欽州路117米。地下停車場出入口共有兩處,分別設置于酒店公寓和辦公樓B的北側。共有地下停車位418個,地面停車位11個。自行車出入口有四個,共計停車面積有1760平方米。商業和會展的后勤貨運出入口位于Ω型建筑左右兩側,較好的避開商業人流,同時利用有效的綠化分隔,也較好地避開了辦公及酒店公寓的人流。
綠化與景觀設計
對于高密度的商業辦公用途基地而言,建筑占地面積與交通面積仍占去基地大部面積,因此除了內院進行綠化外,建筑不沿街的三面也進行綠化;此外, 并在主體建筑的頂部設置了屋頂綠化,為人們多提供一種室外活動的可能性。中央廣場以硬地景觀為主,鋪地為向心圖形,強調空間的聚合感。中央廣場主入口兩側的退臺屋面形成商業平臺,點綴座椅,陽傘等小元素,活躍并增強商業氣氛。
立面設計
立面設計為現代建筑風格。玻璃,鋼和穿孔板構成了立面的主要元素。商業部分立面以大面積玻璃為主,平面呈折線形,折線形式隔層不同,力求達到晶瑩剔透,內外通透,邀請人入內的的效果。略微出挑的樓板以及室外大臺階采用淺色石材立面,結合商業部分大玻璃面形成較強烈的虛實對比,共同營造商業氣氛。酒店公寓借助折線形立面形成一步陽臺,同時在東西面均設置移動遮陽板,在提供遮陽的同時,還有效地形成了活潑,自然的韻律。辦公樓A主立面采用玻璃與穿孔板實墻結合的立面元素,其中穿孔板實墻采用2.7,1.35,0.7米三種寬度,有建筑兩端向中央遞減,形成一種退暈效果。
SU模型庫/原創模型/設計--高品質SU模型交流分享平臺--鉛筆匯
轉載請注明來自:鉛筆匯http://www.94quan.com/
上一頁:沒有了
下一頁:沒有了 編輯:鉛筆匯
相關案例 更多
案例
來源:鉛筆匯 發布日期:2018-03-06 10:29:10 瀏覽量:4548
座椅由一條條的板材排列而成,可以做成凹龕的形狀,在不同的高度為人們提供就坐的選擇。座椅上穿插可以發光的條板,微微傾斜的椅背隨機豎立在連續的座椅中間。植物加強了自然的表現力,并為坐在這里的人們營造了親切的氣氛。開花的多年生植物和觀賞性的草木圍繞在常綠植物構成了組團周圍,不僅分隔了空間,還沿著組團邊緣塑造出多彩的、動感的、不同肌理的層次。
案例
來源:奧雅設計 發布日期:2018-02-05 16:59:02 瀏覽量:6911
古典審美中,器以方正為貴,首善之地城市家具產品設計形式簡約而不單調,裝飾雅致,不落俗套,色彩取自青磚黛瓦,沉穩典雅,與京華文化建筑相融合,彰顯朱門繡戶之韻。產品涵蓋導視系統類、交通系統類、服務類等,LOGO提取中華傳統文化,并與古典云龍紋巧妙結合演化而來,貫穿產品設計始終,打造古典大雅的城市品牌形象。
案例
來源:鉛筆匯 發布日期:2018-01-25 15:02:02 瀏覽量:8392
空中花園項目的主要挑戰是將一座存在的938米長的天橋改造成一個公共花園,將韓國植物群覆蓋到16米高的鋼結構上。一開始,MVRDV響應了當地的需求,將這個基礎設施的元素變成綠色的象征,以此改變首爾市中心的形象。MVRDV與首爾市政府、當地非政府組織、景觀團隊和城市顧問一起,致力于將植物多樣性最大地融入到城市環境中。公園里有16個小亭子,用作咖啡館、商店、展覽、花店、蹦床、足浴、舞臺和兒童劇場和導覽中心。他們提高了用戶的體驗并增加了公園的樂趣,讓城市在文化和商業層面上參與進來。多個樓梯,電梯,天橋和扶梯將城市連接到新的公園,并輻射到鄰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