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11 瀏覽次數:3430
成都市錦都五期商業住宅建筑方案
現狀概況
本項目分為兩塊用地,其中二類住宅地塊凈用地面積16458.74 平方米,商業地塊凈用地面積2656.96 平方米。用地地勢平坦,形狀并不方整,南北向寬達約210 米,東西進深約50~120 米。北側緊鄰規劃道路,西側為下同仁路,緊靠寬窄巷子。
規劃原則
1、規劃設計原則:
1).本案設計理念印證風水,人流帶著商機,廣入匯聚,海納百川。重視人性環境的塑造,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2).本案對周邊環境及傳統建筑的傳承,并非刻板的復制一些固有的建筑符號,在現代建筑的外觀上稍作修飾,續寫傳統建筑的衍生。在總體布局上,以空間陣列的形式烘托出與既有建筑的內在聯系,起到化龍點睛,以點帶面的作用,達到總體布局上現代建筑與固有傳統建筑完美融合的狀態。
3).合理組織交通流線。
4).設計注重高品質、現代感與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展示鮮明的工程特征和城市空間形象。
2、規劃設計重點:
1).充分利用現有用地的區域特征,在滿足城市規劃的各項要求的同時,合理組織各種人流、車流、物流,內外交通便捷、暢通并互不干擾。
2).充分考慮城市景觀、周邊環境、平面功能、空間造型、結構選型及技術經濟指標等諸多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優化設計。以創造新穎獨特的建筑空間和環境關系為目標,從營造全新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入手,做到功能分區明確,交通流線清晰,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調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為人們提供一個長期舒適的生活環境。
4).加環境保護意識,強調可持續發展概念。積極合理地采用新材料、新技術,以達到先進合理、經濟安全、潔凈衛生的要求。對影響環境的廢水、廢氣、噪聲等進行有效的處理。
3、古城墻保護:
古城墻的存在保留了歷史和傳統的文化,是城市精神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個性的重要體現。同時它對城市綠化生態系統的建設和舊城歷史文化的保護有著深遠的意義。考慮本項目緊鄰古城墻,因此在城墻的保護上面也做了適當措施。除了配合政府部門做適當的保護措施以外,在古城墻附近設計了大面積的綠化環境設施以保持附近的清潔和美觀,并在周圍設置了欄桿和警示標志加以保護。讓居民可以在綠樹掩映下欣賞古城墻的風采。
規劃布局:
1、總平面規劃:
1).總體布局
本案整個規劃從大局上著手,運用有機疏散原理,合理安排各功能區,正確處理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形成渾然一體的商業住宅綜合體。方案在平面上結合地塊平面布局,在充分使用用地面積的基礎上,追求整體品質。建筑與開放空間分布有序,充分表現了空間的使用屬性,貼合人在空間中的活動序列。空間使用的歸屬感和舒適性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2).功能布局
本案功能分布清晰明確,地塊正中非生產性工業區線條挺拔,氣勢恢弘,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精心打造東面休息區廣場綠地為工作人員提供了休息停駐空間。寬窄巷子沿街東向入口,導入寬巷子人流,而西北向下層廣場,承接西北面區域,如錦都四期住戶等。人群從各個方位涌入本案,商業連廊螺旋匯聚,最終將顧客帶至中心大型商業。連接南、北兩側下沉廣場的內部商業步行街,以大型的中心廣場為核心,也是本案的妙筆之作。寬敞的廣場置于綜合體內部,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同時也是大型商業活動的首選之地。與之相鄰的電影院、多功能演藝廳,豐富業態環境,延續文化底蘊。
3).景觀規劃
在入口廣場上運用規則式,幾何式的景觀布局,廣場中心布置花壇等重要景觀元素,占據實現集中點,突出廣場主題。商業連廊穿過多個景觀節點,形式多樣,生態有趣,為商家展現主題提供方便。連廊蜿蜒,增加顧客停留時間。各個入口進入的人群,由螺旋式連廊走勢匯聚于商業核心區域,內部商業價值得到了良好的體現。
4).經濟指標
規劃嚴格按照規劃法律法規執行,各項指標都符合規范和相關部門的要求。在滿足建設單位要求的指標經濟指標的前提下,設計盡量節約用地,有效控制建設成本。本設計方案將新的建筑作為城市更新的一種催化劑,使其有能力直接影響城市區域的演變。通過對空間模式的組織和別具一格的立面設計,創造了輕松、活潑的、激動人心的城市新形象,追求人性化的設計,提供高品味,高質量的建筑方案。
2、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1).設計原則
基地內道路系統和車流人流的組織首先以滿足商業人流和居住人流的各項功能活動的需求和方便對外交通聯系作為原則。車流、人流適當區分,合理安排后勤、工作人流系統。
2).交通流線
設計采用商業和住宅人員分流的交通系統,汽車在北側規劃道路直接進入地下車庫。停車場布置在地下三層,充分滿足商業和居住的停車需求。
3).機動車停車場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的設置
為節約造價,增加場地的趣味性,盡可能達到經濟與適用的完善統一,本方案共設置機動車停車位437 輛(其中含機械停車位101 輛),均為地下停車。其中含商業停車151 輛,住宅停車286 輛。共設置兩個汽車疏散口,疏散口的寬度均為7 米。非機動車位1626 輛設在地下二層。
3、綠化景觀規劃
室外綠化盡量多得布置在地塊的西側。
4、豎向設計
1).本工程用地范圍內地勢相對較平坦。用地內場地室外地平高程最高點為絕對標高503.95 米,考慮到施工的階段及工程土方量和航空控制高度,室外場地絕對標高定為504.00 米。基地內以一層室內高度為+0.000 標高,建筑總高度(包括掛件)為99.40米(室外地面至屋面檐口的高度),室內外高差商業部分為0.00 米,住宅部分為0.30米。建筑屋面板的絕對標高為603.40 米,建筑最高點標高為104.50 米。此地塊航空控制標高根據總圖確定為絕對標高623.00 米。商業部分的建筑高度為15.0 米。
2).我們在總體豎向設計時根據四周道路標高確定建筑室內外標高,原則上基地內部要相對平整,方便車流和人流的通行,室內外高差商業為0.00 米,住宅為0.30 米,盡可能方便人員進入,簡化由室外到室內的空間過渡。單體設計上,沿街商業建筑高度15 米,西側高層住宅樓屹立其中,形成標高建筑;屋頂綠化景觀,增加視覺和環保效果;99 米的超高層造型挺拔,硬朗;高層住宅緊鄰古城墻文化底蘊深厚,布置合理,各戶型皆能享受到寬窄巷子的獨特景致。整個綜合體外立面一體式設計,風格統一,獨
具魅力。加上LED 燈光效果,無疑又是一張成都的新名片。
建筑平面設計
地下有三層。其中地下三層以車庫及附屬用房為主,建筑面積16112.93 平方米;地下二層以大空間商業,非機動車庫為主,建筑面積14271.05 平方米;地下一層以大空間商業,建筑面積為12423.52 平方米。地上部分商業有三層,其中一、二層每層層高均為5.0 米,三層層高為4.70 米,局部層高為5.0 米。商業部分建筑高度為15.0 米;住宅部分A 單元六層以下均為商業,六層及以上為住宅,B、C 單元一層為小商鋪,二層及以上均為住宅,D 單元一層為小商鋪,二層為物業管理用房,三層及以上為住宅。室內外高差均為0.30 米。本項目地上部分二類住宅地塊建筑面積共計65670.91 平方米,其中計容面積65507.26 平方米,不計容面積163.65 平米。商業地塊建筑面積共計3897.37 平方米。本工程總建筑面積共計112051.73 平方米。
建筑立面設計
根據建筑使用性質,立面色調以淺色系為主,體現了大氣,冷靜的氣質,硬朗的線條突出了威嚴與沉穩,建筑的體量上合理控制,強調整體視覺沖擊感。同時不同材質的交替和結合,變化中尋求統一,和諧中體現個性,充滿了節奏感與韻律感。東北面良好的交通可以聚集較多的人流,決定了東、南、北3 個立面將吸引更多視線,而西立面視線的聚集相比其他3 個立面相對較少,所以在立面設計的時候將東、南、北作為主立面設計,對豎向橫向桿件進行疏密有致的排布,加上南面間或出現的采光陽臺,把陽光請進室內,拉升項目品質的同時營造了一種通透的視覺感受,而西立面采用了更加簡潔經濟的材料,小面積內嵌式的開窗,不僅提高了立面的豐富性、立體感,同時解決了西曬的問題,迎合了低碳的設計理念。在減少預算的同時,也使得立面主次有別。兼顧了效果與經濟。住宅的外立面部分采用雙層表皮,里層根據建筑結構有序的實現垂直綠化,外層則依據布局來排列百葉。與太陽能板的并用,生態環保,使得外立面的層次更為豐富。基地北側道路綠化帶內的巨型商業前廣場,是本案的一大亮點。在豐富城市景觀,烘托商業中心磅礴氣勢的同時,也為日后各大商家舉辦大型商業活動提供了方便。兩側
下沉式廣場入口,增加廣場豎向的層次感。
SU模型庫/原創模型/設計--高品質SU模型交流分享平臺--鉛筆匯
轉載請注明來自:鉛筆匯http://www.94quan.com/
上一頁:沒有了
下一頁:沒有了 編輯:鉛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