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1-31 瀏覽次數:2739
范曾藝術館-鉛筆匯
項目信息
設計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位置 :江蘇 南通
類型 :公共建筑 藝術館
分類 :建筑資訊
范曾藝術館是為滿足范曾大師書畫藝術作品以及南通范氏詩文世家的展示、交流、研究、珍藏的需要而建造的。
范曾藝術館以傳統的空間的“院”為切入,將院落從物化關系中脫離,繼而呈現游目與觀想的合一,以期達到“得古意而寫今心”的意境。
范曾藝術館強調的“關系的院”,首先表現在同時呈現的三種不同的院落形式:建筑底層的“井院”、建筑二層南北穿通的 “水院”與“石院”、建筑三層四邊圍合的“合院”。并在此基礎上構架起以井院、水院、石院、合院為主體的疊合的立體院落。“疊合院落“的初衷是期望在受限的場地上化解建筑的尺度,將一個完整的大體量化解為三個更局部的小體量,這更便于我們以身體尺度完成對院落的詮釋。我們從類似于網格化的控制體系以及整合全局的大秩序中脫身出來,從局部的略帶松散的關系開始。就像看似不相干的三種院子,由于各自的生長理由被聚在一起,由于連接方式的不同而出乎意料的充滿變數。
范曾藝術館強調的“觀想的院”,以局部關系并置的方式形成時間上的先后呈現,為“游目”式的觀想體驗提供可能。在非同時同地的景物片段中,局部的關系先后呈現。它們雖然并置于場所之中,卻透露出層層遞進的彼此勾連。在人的意識之中形成各自能動性的關聯,從而滋生出混全的整體。藝術館的“邊界擴散”的主張以分散展陳的方式打開了以往封閉展陳的壁壘,開拓出彌漫性的探索氛圍。以路徑體驗為導向的敘事方式取代了以往圍繞展陳為中心鋪展的框架與描述,它使阻隔與融通形成一組有趣的對立,以極平靜流暢的方式悄然打開探尋的通道,卻又拒絕直白的表述,構成了東方式的迂回轉承的意味。
范曾藝術館強調的“意境的院”, 講求“計白當黑”的意境、有無之間的把控、與不飽滿中呈現飽滿的觀想。它沒有設定一個強大的整體框架,將所有的情節歸入明晰的主線索之中。而是依照三種不同院落的自發性生成秩序鋪展開略帶松散的局部關系。藝術館的“關系進化”的主張更強調關系的進化而非單體的進化,以院落關系的重構與疊加取代了對院落本身的顛覆性改變。三種原型簡單的院落并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形制,但經過融通勾連之后,呈現出不同以往的可能性。所謂的古意今心的意境,講究的是古意雖有賴于形,但僅專注于形則不可得,須與神會。
范曾藝術館如同一個可以水墨渾融的空靈腔體,為濃進淡出的暈染留有發揮的余地。它是向水墨致敬的一種態度,方寸之物,內有乾坤,于局部的單純中體悟整體的復雜,單純澄凈而又氣韻飽滿。
SU模型庫/原創模型/設計--高品質SU模型交流分享平臺--鉛筆匯
轉載請注明來自:鉛筆匯http://www.94quan.com/
上一頁:沒有了
下一頁:沒有了 編輯:鉛筆匯
相關資訊 更多
來源:鉛筆匯 發布日期:2019-01-04 17:03:24 瀏覽量:14925
大開大合,水光一色,平靜的水面,屋檐“傾泄“而下的一線水,宛如高山流水會知己,天圓地方,平靜的水面與建筑、天空相互交融,水光一色,大開大合,讓人豁然開朗;眼前的琉璃水鉑,在陽光下愈發的晶瑩,呈半透明的青色,盤踞在水鉑上的神龍,活靈活現,似要平地而起,與這一汪靜水,一線天光共起舞,通靈的空間,耐人尋味,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它的神秘。
來源:鉛筆匯 發布日期:2018-12-06 12:51:41 瀏覽量:57610
有留白空間作為未來的補充,有耐心等待花草生長,有更多機會接觸自然,再簡單不過。庭院均利用空間轉折不好利用的空間,作為搭庭之所。庭下隔柵分隔南北院落,設定不同主題。
來源:鉛筆匯 發布日期:2018-10-14 12:11:13 瀏覽量:19642
從超尺度的入口沿曲折連廊拾級而上,穿越竹影婆娑的滿月鏡池,行走于花喬疊瀑彎月江河之間,最后覓得心之向往的精致庭院。整體設計流線意在營造一段“穿越山澗云卷,體驗江河流水,靜享閑庭草色的書香旅程”。